雪龙集团(60394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受经济下行、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商用车产量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31.91%。尤其重卡市场,因排放法规升级,受国五车去库存的影响,国内重卡产量降幅更为明显,同比下降51.40%。公司销售的内燃机冷却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车,所以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直接与商用车的产量相关。商用车的产量具有周期波动性,而2022年处于商用车的产销下行周期,所以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46%,又由于产量降低影响单套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增加,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较多,综合导致盈利水平明显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6.91%。但2022年12月行业销量已近下行周期尾声,国内商用车总库存较高的风险已经基本解决,国五库存已基本去化完毕。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物流需求有望回升,将激活此前被压抑的换车需求,更新率的均值回归将为重卡销量提供较大的复合弹性。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精准突破,抢占市场份额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智能环保”产品开发理念,深耕存量市场,拓展增量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供一汽解放(000800)、一汽青岛的电控硅油离合器配套份额提升至40%-50%;供柳汽的电控离合器配套份额达到60%;供重汽的电控离合器产品,由试制、试装转为批量化供应等。据统计,公司2022年电控硅油离合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21年度的9%提升至16%,较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二)立足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研发体系,产品研发聚焦于商用车国六、热管理系统相关的电控、电动及智能化产品拓展。2022年,自主研发的塑料液位传感器,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该产品不但替代金属传感器,实现轻量化,且打破外采模式,实现自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全流程制造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功开发电控硅油离合器故障诊断仪,精准、方便、易操作,提高服务站对于电控离合器故障的判定能力,降低产品索赔率;成功开发调制型温控硅油离合器,彻底解决了怠速分离转速过低、频繁窜动问题;改进膨胀水箱产品工艺,由吹塑工艺调整为注塑工艺,单套价值提高了2倍;成功开发新能源膨胀水箱总成,其中两腔膨胀水箱,得到国际客户的认可与好评。(三)开源节流,推进提质降本增效2022年,公司进一步推进公司内部成本优化管理、生产效率管理,在做好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同时,认真抓好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公司以效益增长为核心,强化高目标引领,以全面预算为抓手,经营分析为依托,指标考核为手段,构建对标管理体系,制定追赶计划,预算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开展费用精益管理,强化财务绩效考核刚性,严控不合理费用发生,有效推动经营质量提升。通过完善奖励机制、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种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及能源成本;通过精益制造、数字化管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料周转效率;同时各业务模块通过工艺优化、技术创新以及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在辅助材料及能源消耗等方面降低成本。(四)人才培育,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公司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人才工程落地实施,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推行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在公司任职的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五)质量保证,彰显卓越配套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敏捷、精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物联和防错技术,从产品设计、外购零部件、生产制造、流通过程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务实质量责任;强化过程监督,识别过程关键特性、完善过程监督标准;落实质量绩效考核,持续提升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期,使得公司的制造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2年,通过卡特彼勒卓越供应商的认证;荣获“一汽解放2022年度优秀供应商”、“22年-24年度一汽解放核心供应商”、“云内动力(000903)2022年度优秀供应商”、“新动力(300152)科技2022年度优秀质量奖”等称号。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45万辆和330.05万辆,同比下降31.91%和31.18%。其中重型货车和中型货车降幅更为明显,报告期内,重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63.19万辆和67.19万辆,同比下降51.40%和51.84%;中型货车产销完成9.15万辆和9.57万辆,同比下降45.06%和46.46%。据中汽协、交强险和海关总署,重卡行业2022年批发销量、国内终端销量、出口分别为67.2、47.9、19.1万辆,同比-51.8%、-66.1%、+35.4%,2022年表观批发销量低于真实需求近10万辆,主要由于去化以二手车形式存在的国五新车库存。2022年国内销量下滑主要是更新率的下行,更新率受国三强制报废及国六排放升级导致的提前购买和经济下行等影响,物流需求其实保持平稳。重卡行业2022年12月批发销量、国内终端销量、出口分别为5.4、3.8、2.0万辆,分别同比-6.1%、-33.9%、+42.6%,分别环比+15.8%、+12.7%、+3.1%,出口保持高增长,批发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终端环比改善,同比下降与同期国五车提前上牌有关。2022年工程车国内销量占比创历史新低,未来受打击大吨小标的正面影响,销量弹性更大。根据商联会数据,22年重卡行业物流车占比88.0%、工程车占比12.0%,与基建、地产景气度较低有关,2019年521事件严格打击新车“大吨小标”造成了工程车新车的单车运力大幅下滑和延迟更新,未来销量中枢将明显上行。商用车更新率的均值回归将为未来3-5年提供较大的复合弹性。从库存角度来看,总库存较高的风险已经基本解决,国五库存已基本去化完毕。从需求端来看,物流需求并未萎缩,随着经济的恢复,物流需求有望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11月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同比增速为-1.0%,物流需求并未明显萎缩。从供需来看,保有量相对物流需求基本平衡,2022年保有量估计会进一步下降。2022年更新年限创新高,达到了2019年左右(正常应为5-8年),更新率均值回归对重卡销量弹性很大。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主营产品公司专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产品及汽车轻量化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却风扇行业标准的主导制订单位。近年来,公司围绕“节能环保”产品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全球国际化战略布局,主要产品包括:商用车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工程机械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农业机械热管理相关的冷却风扇总成、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等;汽车轻量化相关的膨胀水箱、护风罩、发动机进气管、空调出风管等。(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成熟的研发流程,并基于多年的研发经验,坚持“环保智能”开发理念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使公司保持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研发模式可分为同步开发和自主开发。(1)同步开发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框架合同后,即进入项目同步开发阶段。技术开发部制定技术方案和作出初步评审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成型并经客户测试检验通过后,由技术开发部提交样品,在得到客户的修改反馈意见后,技术开发部进行产品和工艺的修正直至客户满意,随后由生产部组织进行小批量生产,技术开发部提交完整PPAP文件供客户认可,认可通过后,由生产部进行大批量生产。(2)自主开发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或判断产品技术的未来趋势,以此系统化地进行创新项目研究开发。新产品立项后,技术开发部制定技术方案和作出初步评审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开发出样品后,由经营部推荐给客户,待客户认可后,获得新车型的项目定点。公司是商用车冷却系统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也是行业的技术领导者,同时,公司拥有成熟的、体系化的创新流程,可以通过产品战略规划以及先进工艺的结合,在前期判断产品技术的未来趋势,并系统化地进行创新项目开发,使公司时刻保持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2、采购模式公司对外采购内容主要为PA基料、PP基料、HDPE基料、铝压铸、钢材及五金件等原材料,产品通用性强,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采用框架协议和临时合同两种形式对外采购,对于质量稳定、信用度高的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明确供应关系保证材料来源;对于临时性需求,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临时采购合同。生产管理部结合现有的原材料高低库存量、临时需求得出采购数量,通过ERP系统提出采购申请,按流程审批完成后交由经营部实施采购。经营部综合考虑库存量、集中采购、错峰采购等因素,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并形成采购订单,在保障材料质量、供货及时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3、生产模式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客户对性能指标、外观形状、产品标识等要求差异较大。公司根据客户的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再结合客户库存量以及订单实时更新生产计划。公司具备塑料改性、模具制造、冲压、锻打、机加工、吹塑、注塑等全流程生产能力。此外,公司从节约资源、减少资金占用及提高生产能力等角度出发,对个别加工工序如表面处理等采用委外加工。4、销售模式公司设立销售部门统一布署营销工作,主要负责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客户维护及外库管理等。公司根据市场分布情况在主要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建立中转仓库,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产品销售均采用直销模式,作为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及发动机厂商销售产品,少量产品作为配件销售供应给维修配件市场。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技术引领,长期占据行业龙头优势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先后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及推动者,牵头或参与制订标准69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冷却风扇总成研发与制造基地,已成为国内商用车冷却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试错、自主创新,掌握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核心技术,能够快速响应整车厂商及发动机厂商,具备风扇总成、离合器风扇总成的同步研发能力。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市场对冷却风扇离合器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公司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离合器核心技术,来承接行业红利。公司正聚焦拓展汽车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业务,为公司业务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二)质量保证,卓越的产品配套能力公司建成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敏捷、精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物联和防错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国际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坚持永无止境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期,使得公司的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制订了严格的质量内控标准,实施并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与试验、计量理化检测等多方面控制产品质量。历年来获得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卡特彼勒等客户多次质量表彰。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节能、减排、智能”的高效商用车冷却系统解决方案。经过20余年生产经营实践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已具备全系列商用车冷却系统配套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众多解决方案与产品。产品配套种类完整,随着排放标准切换,单车配套价值增长空间巨大。(三)优质客户,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客户分布广泛,成功开拓了国内外众多优质高端客户资源,形成稳固伙伴关系。公司配套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云内动力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商及柴油发动机厂商,以及卡特彼勒、沃尔沃、韩国斗山、日本洋马等世界500强企业。公司与国内商用车整车和发动机厂商均建立较高的配套率。公司产品客户覆盖率正在获得持续提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四)精细化管理,先进的产品制造及成本管控能力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产品及汽车轻量化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结合客户先进管理体系,形成了与公司业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高效、简洁、专业性强,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同时,公司还通过系统管理不断革新,实行精益生产方式,完善限额领料制度、控制内部损失成本指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报废、返工引起的产品报废损失和工时损失,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公司拥有较为完整的产品生产链,产品自制率高,从自主开模、材料改性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化生产,从源头上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充分发挥各工艺流程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毛利水平,生产成本在行业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另外,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在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的同时,持续完善各岗位、各工种的成本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司降本增效。(五)人才培养,长效的激励体系公司视人才培养为重中之重。公司围绕“岗薪人”循环匹配,以岗位体系、绩效体系、人才评估体系、薪酬福利体系、职务晋升体系为基础,有效识别公司的各类人才,并逐步建立公司“管理、技术、专业”三条线路的人才发展通道,同步完成人才结构和数量的盘点调整,建立有效的人才继任计划和核心关键人才档案。伴随体系搭建完成及逐步深入应用,将有效促进公司从人才引入、人才识别、人才应用、人才培养、人才业绩验证、人才激励的全流程管理,为员工打造一个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过程透明、奖惩公平的职业发展环境及路径。除了为员工提供业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回报外,公司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及业务核心骨干、高潜人才,为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凝聚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六)财务模式稳健,有效控制交易风险公司有效地控制交易风险,通过控制渠道存货规模,使得公司常年保持较低的坏账率。2022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约6%,在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陷于财务困境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保持轻装上阵、未来可期的局面,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028,871.3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8.46%;营业利润为47,606,744.34元,同期下降6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428,096.47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91%。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1、商用车市场:正处周期低位,经济复苏反弹在即(1)总量:销售处周期低位,出口亮点显现2022年受经济下行,叠加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提前透支部分商市场需求,商用车处在销售周期的历史低位。中汽协口径,2022年商用车销售330万辆,同比-31.1%;23年2月销售32.4万辆,同/环比+29.6%/+80%,1-2月累计50.4万辆,累计同比-15.2%。上险量口径,2022年全年上险258.2万辆,同比-38.9%。2023年2月上险28.2万辆,同/环比+17%/+107%;1-2月累计41.9万辆,同比-0.3%。1月春节影响市场正常波动,叠加12月冲量效应透支需求,但2月随着市场需求恢复,商用车同/环比均有明显上升。目前商用车销售已触底,随着3-4月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叠加国六b切换刺激老国标需求释放,预期市场有望回暖。低谷中商用车出口仍有亮点。22年全年实现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44.9%。其中新能源出口2.7万辆,同比增长1.3倍。细分车型上,重卡出口18.9万辆,同比+60.7%,占比32.5%,随着海外需求恢复,我国卡车等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商用车出口屡创新高。2023年2月,商用车出口5.8万辆,同/环比+67.2/+15.1%。1-2月累计10.8万,同比+32.9%。(2)商用车销量:虽有周期波动,但周期中心值始终抬升商用车销量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汽车置换相关。销量峰值来源于短期内经济刺激政策和政策带来的短期配置更换;销量上升来源于经济的持续恢复;销量下降则来源于峰值后的需求透支和经济下行。回顾商用车历史销量,可以发现经济形势与置换政策双重影响下,商用车销量的周期波动:1)2008-2010年上升周期:08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四万亿计划”,即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受此影响,商用车销售在08-10年迎来高峰。2)2011-2015年下降周期:11年起,由于需求透支,商用车销售陷入低迷。12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商用车销量至15年触底,当年销售345.1万辆,同比-9%。3)2016-2020年上升周期:2016开始,随着经济形势向好,国五切换加快国二报废带动新置换潮,商用车销量触底反弹,从2016年的365.1万辆上升至2018年的437万辆,增长19.7%,形成销售新高峰。4)2020-2022年下降周期:2020年国家出台了一批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和企业复工复产激励政策,带动商用车需求;同期,国六a切换带动国三汽车报废进入高峰,促进商用车市场置换。2020年商用车销售513.3万辆达历史新高,同比+18.7%。2021年7月国标切换完成,国三淘汰进入尾声,由于需求透支,商用车销售跌入谷底。商用车虽有经济周期波动,但周期中心值始终在抬升。总体上,商用车销售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3)新增长周期开启,商用车销售回暖在即根据历史销量分析,当前商用车正处于新增长周期的起点:2022年国内商用车销量已经触底;2023-2025年,叠加需求恢复及国标切换等政策支持,商用车新增长周期即将开启,未来商用车销售将会重回向上周期。经济恢复带动商用车市场需求恢复,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将恢复至4.3%,重回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位置;2023年2月制造业PMI自47回升至52.6,拉至荣枯线上方,制造业景气度向好;2023年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50.1%,环比+5.4%持续恢复;2023年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91.2,环比+7.9,仍在缓慢恢复。制造业、物流、社消的持续恢复将有效带动工程类重卡、运输类重卡、城市物流车等商用车销量。国六b标准即将实行,“车型替换”为商用车提供全新增量。2023年7月1日,国六b标准即将执行,新国标的切换会促进原国六a商用车需求提前释放,带动商用车销量。随着传统商用车3-6月销售旺季的到来,预期23上半年商用车将迎来销量高峰。回顾国六a切换进程,国标切换显著拉动商用车销量。目前国三汽车淘汰步入尾声,国四淘汰也已提上日程。2013年,国四柴油车正式开始销售,至今已有6-10年寿命,部分车辆已经进入淘汰周期。目前已有山东、陕西、浙江、河南等多地发布了相关文件,要求尽快淘汰国四标准柴油车。国六b切换将加速剩余国三、国四汽车的淘汰进程。测算国四总销量与国三近似,预期国四淘汰规模与国三保持一致,会为市场带来一定增量。2、“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实现单车配套价值倍数增长公司主导产品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产品,是维持发动机正常温度的系统,冷却风扇总成或离合器风扇总成是应用于其中的冷却强度调节装置,用于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加快冷却液的冷却速度。“国六”排放标准对汽车轻量化、环保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内燃机行业也紧跟下游汽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体积小、轻量化、大功率的发展趋势,朝着低油耗、低排放和高热效率的方向发展,离合器风扇总成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等优势进一步凸显。风扇总成的需求逐步转化为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及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需求。新增量需求及存量需求的转变将推动“消费升级”,产品技术和价值量升级将带来增量市场。(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始终坚持“创国际品牌,做行业巨人”的愿景,发挥“创新、进取、高效、务实、协作、诚信”的雪龙精神,以上市为起点,紧紧抓住汽车产业的机遇,坚持以商用车市场为主、以多种类型车辆市场为扩展的原则,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产品研发为手段,全方面积极推进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研发创新;坚持服务与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总体方向,继续做精做强业务,成为汽车冷却系统产品领先生产商,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冷却系统产品集成供应商。1、专注主业,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从一片简单的塑料冷却风扇起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更新,助力“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为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趁着国产替代的契机,努力提升风扇离合器市场及轻量化市场占比。公司持续关注单车配套金额的提升,努力扩充产品线,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2、紧随汽车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的发展新态势,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相比国内行业龙头地位,现阶段公司国外市场销售占比较低。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是突破当前行业天花板的重要途径,为此,公司将在现有国外客户及供货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新产品,提升国外市场的销售份额。3、围绕汽车冷却系统,开辟新的产品线,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冷却系统集成供应商。利用广泛的客户群体基础,丰富产品线,实现多条腿走路,积极参与整车厂新能源车型同步研发,确保始终走在行业技术的前沿。公司依靠优秀的客户服务能力与绑定大客户战略,保证公司市场地位稳固,实现与下游行业的共同成长。4、持续关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机遇,通过内生与外延方式提高企业扩张能力公司持续关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未来发展态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在商业车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地位,努力扩充新能源产品线,提升终端的单车配套金额。(三)经营计划2023年,公司董事会秉持对全体股东负责的原则,在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情况下,公司将持续保持健康稳健的发展态势,规范日常运作,同时董事会还将大力推进以下工作:1、产品升级,助力收入几何式增长“国六”助力商用车冷却系统产品加速升级更新。公司是商用车离合器风扇总成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将给公司带来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从总量上看,2022年商用车处于下行周期,但2023年商用车的销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对应商用车冷却系统产品的需求也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从结构上看,商用车为满足国六标准,普通风扇总成逐步向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和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总成过渡,产品单价提升5-10倍。总体来看,国六标准的出台加速了新老产品的更替,公司有望凭借产品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受益该发展趋势,保持业绩的增长,巩固行业龙头地位。2、技术引领,布局新能源项目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实施新能源业务倍速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新能源产品的研发投入,组建创新团队,针对新能源商用车,积极开发电机风扇,争取早日在客户单位进行可靠性验证。目前,应用于轻卡的高效低压电机风扇将进入试制阶段,以点带面,厚积薄发。此外,围绕节能减排及“双碳”目标,聚焦汽车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公司将培育战略性盈利增长点,不断拓宽自身的能力边界,紧紧抓住行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做大做强。3、主动出击,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始终坚持“创国际品牌,做行业巨人”的愿景,将一如既往秉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能力提升,管理升级,提高质量、成本、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多种渠道传递品牌价值,持续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扩充外贸团队力量,提升外贸团队战斗力,进一步挖掘海外市场机会。4、另辟蹊径,进军售后市场公司连续多年稳居行业龙头,但商用车受其功能属性限制,市场空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天花板”,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及综合评估,商用车冷却系统售后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公司将重点开发售后市场,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售后解决方案,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多条腿”走路。5、抢抓机遇,延伸产业布局2023年,公司将充分利用好行业地位优势,争取在本地扩大产业布局,并寻求重点客户及潜在客户周边区域投资机会,同时面向新能源领域,进一步寻求新的业务合作和投资发展机会。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力度,同时依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的管理团队、投资经验、项目资源优势及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寻找业内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质初创企业,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实力提升寻找新的增长点。(四)可能面对的风险1、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支撑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会对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订单,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2、市场竞争风险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如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可能无法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及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甚至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3、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汽车零部件产品价格与配套车型销售价格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新车型销售价格较高,以后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和竞争车型的更新换代,销售价格将呈下降趋势。由于整车厂商处于汽车产业链顶端,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会将降价部分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导致与其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价格也需逐年下降。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在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巩固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大业务开拓力度,并通过降低成本、增进自身运营效率等措施来应对产品价格下降对公司盈利的不利影响。但就长期而言,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增幅逐步放缓,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客户对公司产品降价幅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利影响。4、技术失密风险公司的工艺技术包括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其中,非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生产实践中发行人积累沉淀的各种生产经验与工艺配方,如塑料改性配方、改性环境的控制等。目前,公司对部分核心技术采取了极为严密的保密措施,并严格执行;对关键生产环节实行工序隔离,各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分人保密管理,将核心技术失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考虑到公司部分技术特别是工艺配方难以通过专利保护,依赖于公司的保密机制来保护,若公司保密机制未能有效运作,或保密措施未得到严格执行,公司将面临技术失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