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管”来了,不用慌!农业农村部:不会干扰农民正常生产生活

2023-04-22 13:34:02 [来源:齐鲁晚报网]

“禁止房前屋后种瓜种菜”、“焚烧秸秆罚款过亿”、“种地需要证书”……近日,关于农村综合行政执法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称作“农管”,戏称“‘农管’来了,农民慌了”,其中夹杂着不少谣言。在此背景下,一个新的名词“农管”进入公众的视野,备受关注。

对此,农业农村部作出澄清,明确相关执法队伍的职责使命,主要是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兽药等侵农害农违法行为,“不会干扰农民正常生产生活”,并且要求对执法事项实行清单管理,重申“法无授权不可为”。


(资料图)

所谓“农管”,实际是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因为人们对城市的城管比较熟悉,因此把这支在农业领域执法的队伍形象地称作“农管”。

农业领域执法监管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事实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本身并不是凭空冒出,特别是其所依法履行的相关职责,也是此前零零碎碎散落于包括《种子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在内的多部法律法规之中。

疑问详解

农民真要“持证下田”吗?

是否会在农村收缴“物业费”“人头费”?

面对网络引发的热议,记者梳理了网友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为大家一一解读。

Q1: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是“干什么”的,是“农业农村的事都管吗”?

A:可以明确地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不是什么事都管,它的职责是法律规定的,具体范围都在农业农村部门公布的执法指导目录中,在网上都可以查到。有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比如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兽药等侵农害农的违法行为,有为保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比如查处违法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的行为。总之一句话,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不会干扰农民正常生产生活。至于有网友提到的“禁止农民房前屋后种瓜种菜”“不许村里养鸡养鸭”等,不在执法范围之列。

Q2:假种子、假农药之前没人管吗?不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吗?为什么还要专门组建一支队伍来管?

A:按照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假种子、假农药一直以来都是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监管执法,不是市场监管等部门。只不过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之前,这些职能分散在农业农村部门的相关业务主管机构,现在整合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就是将执法职责集中整合到一支队伍,执法更加规范。换言之,这支队伍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优化组合”,没有额外增加编制、人员等。

Q3: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何要统一着装?

A: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统一着装是国务院明确规定的。不只是农业,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各支综合执法队伍都穿着统一的制服,只是通过佩戴不同的臂章进行区分。农业执法人员佩戴的是“农业执法”臂章。同时,每一位执法人员在胸前配有唯一的编号,和执法证件号是一致的,记住这个号,就可以找到这个执法人员。统一着装、亮明身份,被执法对象才能知道是谁在执法,这也方便群众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

Q4: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会不会在农村收缴“物业费”“人头费”?

A: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没有任何收费职权。网传一些地方农村收取的“物业费”,可能是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费用。目前这项费用主要由地方财政和镇村集体承担,也有一些地方正在探索一些新的方式,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适当收取少量费用,比如每月1元,以激发农民群众爱护公共基础设施、保护村庄环境的主人翁意识,但这些都不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责范围内。

Q5:网传“农管来了,农民要‘持证下田’了”,是真的吗?

A:除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等特定职业外,我国农民务农是不需要任何证书的,更不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等部门都在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能力,有些地方还发放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等,主要是记录或证明农民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技术技能的情况,反映农民的学习经历和成果,有的地方农民还可以凭证书享受一些融资贷款、参加社保、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这个证书绝对不是从业的“许可证”,不会成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入门槛。

(央视网)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 2021 南极早报网 版权所有,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邮箱: 317 493 128@qq.com